send link to app

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-吕尧臣


4.4 ( 9104 ratings )
교육 도서
개발자: Today Cyber Art Technology Co.
비어 있는

我的家乡在太湖边一个小镇上,离丁山有25 公里,地名叫高塍,也是蒋南翔的家乡。高塍处于太湖的水系中,房子一边临水,一边临街,街上铺着青石板,镇外有广阔的芦苇荡。我出生在1940 年阴历腊月二十九,是小年夜。家里头有六个兄弟姐妹,我排行老五。父亲读过几年私塾,粗通文墨,也会点拳脚,性格上是个乐天派,他在镇上经营一个小肉铺。小时候没条件学什么文艺,吹、拉、弹、唱都是靠我青少年时自学的。

我13 岁小学毕业以后,因为家庭很困难,我父亲靠做点小生意,要养活十几个人,我也没有心思读书。还有一个原因,我小时候很顽皮,成绩不太好。1954 年,父亲安排我到镇上一家民办的业余中学继续读书,那时我懂得用功了,放学回到家,听父亲的话练习书法,学习打算盘。两年后,家里生意不好,连吃饭都成问题,所以我又读不下去了,急着谋一份差事做。

当时镇上有一个以本镇社会青年为主的业余宣传队,文化站主管的,主要是一些政治任务,每天都要宣传。当时我十五六岁,跟着宣传队每天到文化站集合,然后下到一些老茶馆、街道搞宣传。都是即兴演唱,许多老曲调填上了新词,像《十二月名花》唱的是新人新事,《珍珠塔》的曲调填上了送子参军的新词,还有像《白毛女》这样的新戏,常常吸引很多老人和妇女儿童们来观看。

那个年代里人很单纯,我们那有一个戏院,经常能听到一些个地方小戏。大概在我读初中的时候,不知什么原因爱好拉二胡,又没钱买琴,我就自己买来毛竹,弄到一张癞蛤蟆的皮,做了一把二胡,平时练练。到业余宣传队里的时候,居然也可以拉成调了,大家叫我小琴师。音律方面,谱我不大看得懂,但旋律我记得牢,听过的调子一般就会拉。当时,在宣传队里我算很优秀的,本人也很努力,领导很看重我。16 岁的时候,第一次在戏院里登台演出,锡剧,现代戏,叫《卖余粮》。第一次上台很怕,浑身发抖。我母亲喜欢看我演戏,说:“没想到一打扮还这么漂亮!”我也很开心。

舞台也不是对我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,领导叫我演,我就演,一般情况下我只是拉二胡。这样做了两年,当时没什么收入,参加排演还要自己带干粮去。幸好,后来镇里出台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凡镇上办的工厂招工,业余宣传队员优先安排。但是20 世纪50 年代高塍镇上几乎没有工业,环境闭塞得很,与外界的交通也就是每天一班慢吞吞的小火轮。

宣传队员又有几十个人之多,什么时候才轮得上安排我呢?